雨入珠帘满殿凉,避风新出玉盆汤。内人恐要秋衣着,不住熏笼换好香。”王建的《宫词》为我们描绘了一位宫妃因天雨湿凉入浴,要更换秋衣,服侍宫妃的宫人在一旁殷勤地为其熏衣的场景。
如果你喜欢看古装剧,你会发现古人尤爱香。在房间里,会在香炉里熏上一块香;每逢重大节日,会焚香沐浴;达官贵族们每天晚上都会给衣服熏上一层香;腰间除了佩戴玉佩,还会挂上一个香囊......衣袋飘香,是古人追求的一道“嗅觉风景”。后来到了唐朝,香文化又漂洋过海到了日本。在《源氏物语》中就曾写道,“残枝花落尽,香气已成空。移上佳人袖,芬芳忽地浓。”因为香料的名贵、制香技艺的稀缺性,熏香成为了贵族们身份的象征。
到了现代,人们被“人工模仿和配合”等西方香水体系下产生的“自然味道”所吸引。但是,真正做到“天然香料天然的运用”还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这一套有序且具有生命力的东方气味美学和香文化体系。幸好,在这个被西方香水文化熏陶的时代,依旧有人在坚持宣传我们的香文化,它就是馥蕾歌。
馥蕾歌传承了传统的制香工艺,摒弃化学香精,以天然熏衣草为原料,从采香、捣香到配香、调香、晒香等步骤,一步一步制成了馥蕾歌熏衣草熏香系列,有线香、盘香、香粉。在不同的场合,熏上不同的香,品其味,闻其道。
馥蕾歌熏衣草线香:品香入门,让家更温馨
线香是最常见的一种香型,在古代很普遍,特别受到贵族阶级和文人墨客的喜爱,是他们居家养生、陶冶情操必备的日常用品。线香燃烧均匀,香味也会随之均匀地散发在各个角落,特别适合家居使用。但线香对制作工艺的要求也特别高,必须以最细的香粉才能制成,否则外观会显粗糙,味道也不够纯粹。
馥蕾歌熏衣草线香采用熏衣草花、茎、叶为原料,不添加任何化学香精,采用手工精细研磨制成。所以,与普通的熏衣草香相比,馥蕾歌熏衣草线香的味道会更加怡人,散发性强,留香持久。在香味间带有草木清新气息,让你不出门就能嗅到大自然。尤其熏衣草可以安神助眠,睡前点上一支,可以提升睡眠质量,让生活更有品质。
馥蕾歌熏衣草盘香:燃烧持久,让工作更舒心
一圈一圈的回环盘绕,这就是盘香。与线香相比,盘香的燃烧时间更长,一般普通大小的盘香都能够燃烧2小时以上,而且,它的味道也会更加浓厚一点,聚而不散就是它的香味特点。
所以,盘香更适合在宽敞的空间使用,比如办公室。尤其是现代人,工作占据了自己大部分的生活,一天除了睡觉的时间,有一大半是在办公室度过的。每天开始工作前,点上一个馥蕾歌熏衣草盘香,空气中弥漫着熏衣草香味,焦躁紧张的情绪逐渐得到舒缓,还能缓解压力,以更好的状态继续一天的工作。
馥蕾歌熏衣草香粉:香友最爱,让香更有趣
“香篆,镂木以为之,以范香尘为篆文,燃于饮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三尺径者”。篆香,是古人智慧和涵养的细腻表现,在焚香的香炉内铺上一层灰,将干燥的馥蕾歌熏衣草香粉压印成篆文形状,或是文字,或是吉祥图案,绵延不断,一端点燃后循线燃尽。一丝不苟的专注里,是对分寸、力度的精准把控,轻缓美妙的手势,难怪香友那么爱玩香粉。
而且,因为香粉回旋往复地燃烧,飘上来的烟气也带了一些缥缈,这丝缥缈里也寄托了品香人的许多情绪,或思念,或寂寥,或悠闲,或平淡。一炉篆香,百千情思,当你置身其中,静下来,品味个中滋味。
香,是李清照的“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香,是陆游的“风生团扇清无暑,衣覆熏笼润有香”;
香,是吴自牧的“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
香者,知其香,养其德,道也。在家点上馥蕾歌熏衣草线香,享受休闲的时光;工作时,点上馥蕾歌熏衣草盘香,舒缓复杂的心绪;清闲时刻,约二三好友,用馥蕾歌熏衣草香粉篆成有趣的形状或文字,看云烟缥缈。
品香,亦品生活。